一部床戏占九成的恐怖片是什么样?(杰罗德游戏)影评

94次阅读
没有评论

说起斯蒂芬·金,想必大家对这个名字耳熟能详。

活脱脱一个猫奴

豆瓣第一的神作《肖申克的救赎》,原作就是斯蒂芬·金。

他被誉为是作家中原著被改编为影视剧比率排行第二的男人,

第一,莎士比亚。

虽然每一部小说几乎都曾经被搬上过大荧幕,但是最出名的,自然还是恐怖小说。

从之前的《迷雾》,到最近全球大热的《小丑回魂》,同样都出自斯蒂芬·金

《小丑回魂》

不过,我们今天不说这两部作品,

却要看一部堪称“作死级别”,床戏贯穿整个故事全部的电影——

杰罗德游戏

Gerald's Game

单看海报,活色生香。

就连阅片无数的时光,也以为这是一部堪比《50度灰》的大尺度激情片。

不过事实证明,除了床,这部电影和“激情”两个字似乎并没有多大关系。

反而是一部严肃的讨论枷锁和自我救赎的电影。

简单撸一下剧情。

两个主人公,并不是《五十度灰》里那样,年轻貌美的男女朋友,而是一对即将跨入老年的中年夫妇。

丈夫杰罗德(布鲁斯·格林伍德 饰)与妻子杰西(卡拉·古奇诺饰)结婚多年,虽然在别人看来他们是模范夫妻,但他们的爱情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到了无以为继的边缘。

为了给乏味的生活增添点色彩,他们决定周末驱车去一个方圆几公里荒无人烟的村间小别墅,

来一次羞耻的制服诱惑和Cosplay成人游戏。

一切都是那么美好,乡间的美景,轻松的气氛,两个真实的手铐,一粒饱满的万艾可(一种壮阳药,俗称伟哥)。

丈夫杰罗德特意强调,这个手铐是真货,无法挣脱。

控制欲极强的丈夫,开始扮演“Daddy”,并要求妻子跟随自己,上演强暴戏码。

妻子杰西感觉极度不爽,一脚踹开了丈夫。

没完没了抱怨的丈夫,起身准备“温柔”得进行下一轮攻势,不料精虫上脑外加壮阳药,勾起了心脏病,

挂了。

死人已死,自然没有什么可怕。可怕的是,被拷在床上的杰西。

荒无人烟,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猴急的丈夫进门前连门都没锁,谁知道外边还有什么牛鬼蛇神。

两只手被拷死,没有实物没有水,手机没电,周边没人,关键是外边还有一条久未进食的野狗。

这是一股绝望的气息,比死亡更可怕,莫过于等死了。

当然,出自斯蒂芬·金,电影不可能仅仅局限于两人一狗,密室逃脱这种小格局。

换句话说,电影要说的,并不是开场的羞耻play,也不是女主的虎口脱险。

整部电影,就讲了两个关键词。

第一个,叫枷锁

涉及到的主人公,是女主生命中最重要的两个男人:丈夫杰罗德和父亲

先说丈夫

单从开场的二十分钟翻车戏码中不难看出,家庭中的地位,丈夫远远高于妻子。

表面的温柔可人,掩盖不了真面目露出以后的专制武断,

在床上软硬兼施,不过是玩弄妻子满足自己猎奇欲望的手段罢了。

即便在死后,杰西分裂出来的丈夫人格,也是满满肮脏的嘴脸,不断打击妻子,不断让她放弃求生的欲望。

将心理活动具象化,丈夫的分裂人格另一个重要作用,也是侧面映射女主在生活中深受丈夫男权的荼毒

貌合神离,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

在丈夫杰罗德眼里,女人不过是男人的附属品,是玩物。

女人究竟是什么?

阴道的生命维持系统。

女主杰西知道自己和丈夫的生活境况,知道他们没有性生活的日子,知道他点对自己“硬”不起来却在外边花天酒地。

可个性懦弱的女主离不开丈夫的物质支撑,也对爱情抱有幻想,所以从头到尾自我麻痹自我安慰,甚至表现出了奴性。

这种对大男子主义的隐忍和恭维,妥协和退让,形成了女主成年后婚姻生活中的巨大枷锁

这层枷锁,无疑,丈夫是缔造者,却不是破除者。

再说父亲

女主这样的性格,是因为一段童年阴影。

心理学界认为——

一个人性格的成因,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原生家庭与童年经历。

十二岁那年,女主一家人出海游玩,为了观看罕见的日食现象,父亲拉着她独自来到海边。

太阳慢慢被吞噬,父亲却慢慢表现出一丝“鬼父”气质。

他将女儿诱骗到自己的大腿上,乘着女儿观看日食,自己在后边“touch himself”。

这不仅给刚刚来月经的女儿,造成了心理阴影,而且将父亲在自己心中的形象彻底毁掉了。

更加可怕的是,事后父亲并没有表示忏悔和抱歉,反而恐吓加威胁,在卧室里诱骗她,不要将这件事告诉任何人。

谁都不行。

这种从小种下的性格缺陷,就像一粒种子,越长越大,直接导致女主成年后的性格类型。

甚至,让她一方面厌恶父亲,一方面却又有恋父情节。

丈夫杰罗德,跟父亲一样,都是律师,对于她自己来说,丈夫的年龄也要大出很多。

父亲给她的枷锁,是沉默,是性格缺陷,是这么多年来的隐忍和不可揭露的人生创伤

这两个男人,让杰西从童年到成年,一直负重前行。

看似伟岸背地龌龊的父亲,看似恩爱背地出轨的丈夫,对一个女人来说,还有比这更悲惨的事情吗?

选择“手铐”作为困住杰西的玩具,并不是没有原因的。

这只不过是一个再简单不过的隐喻。

戴上镣铐的,是杰西的身体;可背负枷锁的,却是杰西的整个人生。

自然而然,第二个关键词,也就不难想到了——救赎

同样,救赎中也需要提及两个人,或者也可以说,是同一个人。

一个是杰西分裂出的超自我人格,另一个,就是杰西自己

丈夫死后不久,杰西分裂出一个超自我人格,这个人格比女主年轻一些,但性格强势,沉着冷静,睿智果断。

在丈夫分裂人格不断打击杰西求生信念的时候,这个自我人格,却时时提醒杰西如何自救。

这个人格,不过是女主被困,在困境下激发出正是自我和救赎自我的主观意识的具象,

是女主内心世界的“天使”。

面对吞噬丈夫尸体的恶狗,这个人格始终陪着她。

当自己回忆起童年被父亲猥亵的往事,人格又义正言辞得提醒她,要回忆这些,更要正时这些。

通过分裂出的自主人格,杰西开始和丈夫,和往事,和父亲,一一斗争。

回忆和现实互相交织,构成了相对丰满的惊悚密闭格局,

女主的心灵枷锁,在这间屋子里,是手铐,是木床,是没电的手机;

而面对这些将要客服的心理阴影和负担,则是死去的丈夫,是吃人的猎狗,是可怕的月光男。

要自我救赎,就要经历痛苦,

要经历痛苦,就要有劫后重生凤凰涅槃的勇气。

逃脱这个木床,稍微有理工科素养的观众其实都能想出很多种办法,毕竟手铐链子那么长,毕竟只是木质的床头杆。

可导演偏偏选择了最惨烈的方式(以下图片可能引起不适)——

女主摔破了玻璃杯,将玻璃碴子固定在床上,割破了手腕,

用血液的润滑作用,以及自己手上的皮肤为代价,挣脱了手铐。

这个动作,也是在女主超自我人格的鼓励下进行的。

女主划破自己手腕之前,跟分裂出来的人格说了一句:再见。

自此,两位女主合二为一,挣脱手铐时所受的痛苦,其实是女主挣脱心灵枷锁,完成自我救赎必须经受的磨难,

唯有经历浴血,方能迎来重生。

片尾,盗墓怪人月光男落网。

逃出生天的女主鼓起勇气,走上法庭,丈夫,父亲,月光男三者的面庞不断闪回。

法庭上审判的,不止是这个怪人,更是禁锢女主心灵的来源。

而面对这一切,女主只是淡淡得说了句——

你比我印象中要小得多

女主梦回过去,与过去的自己达成和解,成立了疏导同样问题的基金组织,把自己的故事一次一次讲出来。

然后自信得带上墨镜,消失在阳光下。

不过,终究由于意识形态和家庭文化的差异,影片在国内和国外口碑还是有区别的。

烂番茄89%,观众喜爱度78%,

甚至有外媒评论,《杰罗的游戏》是“把斯蒂芬·金最差的小说之一,改编成他最好的电影之一”。

反观豆瓣,也就是仅仅6.3分,及格线水准。

大家可以想一下,

曾经那些支配我们的童年阴影,现在想来是不是还无法释怀?

在美国,咨询心理医生是心理有问题人群的第一选择,可国内却偏偏不是这样。

大家对自己的心理问题羞于提起,大多数还是因为周围人的那一句——

“真矫情”

说到底,感同身受,是不可能的。事情没有发生在你身上,你自然无法体会直逼心底的痛楚,

而那些标榜坚强的圣母们,谁又没有一些同样羞于启齿痛彻心扉的往事。

正视自己,甚至去看心理医生,远比背负枷锁来得更加轻松。

同样,《杰罗德游戏》观后友情提醒:

长大后玩羞羞的游戏,千万不要用真手铐。

原文链接: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8879768/

正文完
 
评论(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