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伴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国人口的老年化也越来越严重了。2011年,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提高人口生育率,我国各个地区都全面实施了二孩政策,到2021年,国家开始实施三孩政策。可是即使如此,中国的生育率也没有提高多少。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中国统计年鉴2021》表明,中国2020年的人口出生率只有8.52‰,首次跌破了10‰,人口的自然增长率仅为1.45‰。这两项数据都创下了43年以来的历史新低。为什么在国家大力提倡的时候,生育率却还是在不断下降呢,这背后又有什么深层的原因呢?
整体教育水平的提高
从前实施计划生育政策的时候,政策不让生,人们东躲西藏也要生。这是因为以前的人们普遍受“重男轻女”思想的影响,不管家里已经有几个孩子,都还想要个男孩。但是随着义务教育的普及,在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之下,年轻一代懂得了“生男生女都一样”、“优生优育”的道理,不再执着于生男孩。在这样的情况下,人口出生率自然会下降。
教育的目的就是教会他人独立思考。在教育的过程中,人们的视野与格局会被打开,不再执着于生男生女这些问题上,转而去思考如何实现人生价值这些更深层次的问题。
“巴莱多定律(Pareto principle)”是经济学家提出的一个概念,在任何事物当中,最重要的部分只占了很小的一块,大约为百分之二十,而剩下的百分之八十虽然占比很多,但都是不那么重要的。这个概念不仅广泛应用于经济管理方面,也同样适用于社会中。
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他们的思想更加成熟,更愿意把时间和精力都用来解决这百分之二十重要的事情,更愿意思考如何把事业做到最好,如何提升生活品质等问题。剩下的百分之八十的部分自然就被忽略了,而生育就被人们视为是这百分之八十中的事情,这也就是“学历越高,生育率越低”的原因了。
经济压力
根据教育部发布的《2020年全国教育事业统计主要结果》来看,2020年我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已经达到了54.4%。当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50%时,就属于国际公认的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这个数据意味着,每两个年轻人中就会有一个人是大学本科或者本科以上的学历。
但是,高等教育的普及不仅仅带来了学历的提升,还带来了严重的就业压力。大学生多了,可是岗位并没有增加。这也就不难理解一个岗位几千人报名的盛况从何而来了。以前只需要高中毕业就能完成的工作,现在可能变成了大学生在做。以前只需要大学生就能完成的工作,现在招聘的条件变成了研究生,而硕士生做的工作转移到了博士生头上。
据智联发布的《2020秋季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2020年毕业的高校生的平均薪资为5290元。就业困难,工资不高,物价飞涨,人们只能勉强维持自己的生活需要。结婚需要婚房,生孩子需要大量的教育资金,年经人需要承受巨大的经济压力。
这些压力交织在一起,使得年轻一代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抑郁症更成为了一种常见的心理疾病。那么,问题来了,当人们都已经自顾不暇的时候,还会在乎生育的问题吗?当然不会。
社会养老制度完善
除了年轻人自己不想生以及压力过大的原因外,还有一个因素也使得社会生育率持续走低。这个因素就是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完善。
以前人们生孩子,主要是为了“养儿防老”,但是随着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完善,人们退休之后的退休金已经足够维持基本生活的需要,不用再依靠后代生活。没有了后顾之忧,人们的想法也就更加开放,珍惜当下生活成为了主旋律。
整体来说,90后是提高现在生育率的主要力量。可是,经济压力再加上思想的转变,使人们生育后代的欲望变低。要想提升社会生育率,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年轻人所面临的各种经济压力,比如房价问题。经济上有了保障,人们的压力会减轻很多,生育率自然会提升上来。
– The End –作者 | 汤米编辑 | 汤米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参考资料:Personality & social psychology bulletin个性与社会心理学公报 — 美国
原文链接: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17121086235887046&wfr=spider&for=p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