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去年出生人口和出生率比2017年有所下降

99次阅读
没有评论

新京报快讯 据国家统计局官网消息,2018年,我国人口总量保持平稳增长,“全面两孩”政策效果继续显现。城镇人口规模和城镇化质量均有所提高。

一、 我国仍处于人口总量平稳增长期

2018年末,我国总人口为139538万人,比2017年末净增530万人;全年出生人口1523万人,比2017年减少200万人;死亡人口993万人,比2017年微增7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0.94‰,比2017年下降1.49个千分点;人口死亡率为7.13‰,略升0.02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81‰,下降1.51个千分点。2018年我国出生人口比上年减少200万人,主要受两方面因素影响。一是育龄妇女持续减少。2018年,我国15-49岁育龄妇女人数比2017年减少700余万人,其中20-29岁生育旺盛期育龄妇女减少500余万人。二是生育水平比上年略有下降。“全面两孩”政策在2016年、2017年集中释放,2018年政策集中释放效应弱化,二孩生育趋于平稳,受此影响,2018年二孩生育率下降,使整体生育水平略低于上年。尽管如此,由于我国育龄妇女规模仍然庞大,生育旺盛期育龄妇女接近1亿人,按当前育龄妇女数量、结构和生育水平测算,今后一段时期我国每年的出生人口数量会继续减少,但仍将明显多于死亡人口数量,人口总量仍然处于相对平稳的增长期。

二、“全面两孩”政策效果继续显现

2015年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决定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后,2016年和2017年我国出生人口和出生率有大幅提高。虽然2018年我国出生人口和出生率比2017年有所下降,但从育龄妇女的生育水平看,仍高于“单独两孩”和“全面两孩”政策实施前的水平;从生育孩次看,出生人口中二孩及以上出生人数和比重也明显高于一孩。“全面两孩”政策对促进生育水平起到了积极作用,二孩出生数量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一孩出生数量减少的影响,有利于改善人口年龄结构,促进人口均衡发展。

三、城镇人口规模和城镇化质量继续提高

2018年末,我国城镇常住人口达到83137万人,比2017年末增加1790万人;乡村常住人口56401万人,减少1260万人。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城镇人口比重)为59.58%,比2017年末提高1.06个百分点。城镇人口增加主要受城镇区域扩张、城镇人口自然增长和乡村人口迁移三方面因素影响,分别影响城镇化率提高0.42、0.25和0.39个百分点。随着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扎实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步伐加快,进城落户人口增加,人户分离人口和流动人口分别比上年末减少450万人和378万人。进城落户使更多的农村人口转变为城镇居民,享受到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真正实现由“乡”到“城”的转变。

四、劳动年龄人口下降,老龄化程度加深,但劳动力资源仍然丰富,潜力很大

2018年末,全国0-15岁人口为24860万人,占总人口的17.8%;16-59岁人口为89729万人,占64.3%;60岁及以上人口为24949万人,占17.9%,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6658万人,占11.9%。与2017年末相比,16-59岁劳动年龄人口减少470万人,比重下降0.6个百分点;老年人口比重持续上升,其中,60岁及以上人口增加859万人,比重上升0.6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增加827万人,比重上升0.5个百分点,人口老龄化程度继续加深。

当前我国人口发展处于重大转折期,随着年龄结构的变化,自2012年起,我国劳动年龄人口的数量和比重连续7年出现双降,7年间减少了2600余万人。受劳动年龄人口持续减少的影响,劳动力供给总量下降,2018年末全国就业人员总量也首次出现下降,预计今后几年还将继续下降。同时,老年人口比重的上升加重了劳动年龄人口负担,给经济发展和社会保障带来挑战。

过去一年,我国16-59岁劳动年龄人口继续减少,就业人口总量首次出现下降,但劳动年龄人口总量仍近9亿人,就业人口总量仍达7.8亿人,劳动力资源仍然丰富,通过提高劳动参与率,扩大和保障就业等方式,发挥好现有劳动年龄人口和就业人口的作用,进而通过优化人口和劳动年龄人口结构,提高人口和劳动年龄人口素质,发挥人力资源、人才资源的作用,潜力很大。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新时期人口问题,深刻把握人口发展变化规律,科学制定应对措施,实施人口均衡发展、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和老龄社会等一系列国家战略,优化和提升劳动年龄人口的结构和素质,不断促进人口和社会经济持续协调健康发展。

编辑 倪艳楠

原文链接: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23425196628735278&wfr=spider&for=pc

正文完
 
评论(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