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简称CPI),是度量消费商品及服务项目价格水平随着时间变动的相对数,反映居民购买的商品及服务项目价格水平的变动趋势和变动程度。其按年度计算的变动率通常被用来反映通货膨胀或紧缩的程度;CPI及其分类指数还是计算国内生产总值以及资产、负债、消费、收入等实际价值的重要参考依据。
CPI的编制方法是在众多计量对象中选择代表规格品,采集其价格数据,计算这些代表规格品的平均价格和个体价格指数,然后运用几何平均计算出基本分类价格指数,再运用加权平均方法逐级计算小类、中类和大类价格指数,直至总价格指数。按照国家统计局针对CPI指标的诠释,其计算过程如下:
首先,国家统计局和地方统计部门分级确定用于计算CPI的商品和服务项目以及调查网点。国家统计局根据全国城乡居民家庭消费支出的抽样调查资料统一确定商品和服务项目的类别,设置包括:食品烟酒、衣着、居住、生活用品及服务、交通通信、教育文化娱乐、医疗保健、其他用品及服务八大类268个基本分类,基本涵盖了城乡居民的全部消费内容。全国抽选约500个市县,确定采集价格的调查网点,包括食杂店、百货店、超市、便利店、专业市场、专卖店、购物中心、农贸市场、服务消费单位等共6.3万个。
其次,按照“定人、定点、定时”的方式,统计部门派调查员到调查网点现场采集价格。目前,分布在全国31个省(区、市)500个调查市县的价格调查员共4000人左右。价格采集频率因商品而异,对于CPI中的粮食、猪牛羊肉、蔬菜等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价格变动相对比较频繁的食品,每5天调查一次价格;对于服装鞋帽、耐用消费品、交通通信工具等大部分工业产品,每月调查2-3次价格;对水、电等政府定价项目,每月调查核实一次价格。
最后,根据审核后的原始价格资料,计算单个商品或服务项目以及268个基本分类的价格指数。然后根据各类别相应的权数,再计算类别价格指数以及CPI。
我国CPI中的权数,主要是根据全国城乡居民家庭各类商品和服务的消费支出详细比重确定的。CPI汇总计算方法采用链式拉式公式,编制月环比、月同比以及定基价格指数。
CPI等于100,表明报告期与基期相比综合物价没有变化;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大于100,说明报告期与基期相比综合物价上升,价格指数越高,反映物价上涨得越多;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小于100,说明报告期与基期相比综合物价下降。
[责任编辑:]
原文链接:https://www.stats.gov.cn/zs/tjll/tjzs/202302/t20230224_19184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