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应对“最难上学”年与出生人口下降?| 教育洞察

95次阅读
没有评论

文 | 21世纪教育研究院 熊丙奇

今年会是“最难上学”的一年吗?

尽管距离秋季入学还有一段时间,但部分家长已经开始担忧起孩子的入学问题。近日,多地发布2023年中小学学位预警。广州上百所学校学位供给紧张。此类情况在济南、成都、长春、南昌、大连甚至一些县城也出现。一些地方发出了最高级别的“红色预警”。

有人会产生“错觉”认为:出生人口数、生育率下降为何还会出现入学难?这是用眼下的出生人口情况,来看待多年前出生的适龄学生的入学问题。

今年一些地方出现的入学高峰、学位紧张,与三方面因素有关。一是2016、2017年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国内出生人口高峰年。2016年是“全面二孩政策”施行的第一年,出生人口1786万人,同比增长131万人。2017年全年出生人口1723万人,这些孩子在2022、2023年入学。

二是义务教育的“城挤村空”现象日益严重,农村孩子进城入学,导致城市学校学位资源紧张。虽然国家要求各地把随迁子女纳入教育发展规划加以保障,但面对出生人口高峰,以及涌入城市求学的孩子,一些城市确实会出现学位捉襟见肘、入学难的问题。

如何应对“最难上学”年与出生人口下降?| 教育洞察插图

三是“入学高峰”后马上出现适龄学生数“暴跌”,一些地方在进行教育发展规划时陷入“两难困境”。不扩建学校,会出现入学难;扩建学校,又会出现学位资源“闲置”。据统计,2018年全国出生人口迅速滑落至1523万人,并持续减少至2021年的1062万人,2022年的956万人。

如何应对“入学高峰”和出生人口迅速下滑?这就需要灵活施策,并进行带有前瞻性、弹性的教育发展规划。

针对学位资源紧张的地区,可采取向民办学校购买学位的方式,来解决入学难。根据《民办教育促进法》,国内所有义务教育学校都必须非营利性,政府购买学位,是既保障义务教育公益属性,又支持、规范民办学校发展的一种重要方式,民办学校可探索个性化、多元教育,为受教育者提供差异化教育选择,不但可以让每个孩子能上学,更能上好学。

有的地方政府纠结扩建的学位会很快闲置,而如果从提高教育质量角度看,这一纠结是多余的。面对出生人口下降,有人预测未来国内很多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将失业,因为适龄学生减少,也就不需要那么多学校和教师。这是保持师生比、班额不变的情况下,必然出现的现象。可如果随着适龄学生减少,提高师生比,降低班额,推进小校(园)小班建设呢?

国内中小学的标准班额为小学45人,初中50人。根据2021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2021年,全国超过56人以上大班和超大班2.10万个,占总班数的比例0.73%。其中,66人以上的超大班482个,占总班数的比例0.02%。而发达国家的中小学班额,小学大多20人左右,初中25人左右。也就是说,国内中小学班额是发达国家中小学班额的一倍左右。

出生人口下降,适龄学生减少,从办学角度看,正是降低班额,推进小班化、个性化教学的契机。按照小学20人班额,初中25人班额,国内中小学教师还需要进一步增加。

各地规划教育发展,应该有提高师生比、降低班额,推进小班化教学的新思维,这将减轻国内教师的负担,提高学校教育质量,也可提高公众对教育的满意度,促进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应对未来出生人口增加对教育提出的需求。

原文链接:https://www.jiemian.com/article/8890599.html

正文完
 
评论(没有评论)